G7突然对外叫嚣,共同应对中国“产能过剩”,德外长很狂,妄称是垃圾产品
最近国际政坛上演了一出荒诞剧。G7财长们躲在G20的角落里开小会,最绝的是德国财长,居然把中国产品直接骂成"垃圾",这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。
更讽刺的是,就在他们口沫横飞地指责中国时,自家后院早就起火了——美国8月1日就要对欧盟汽车加征30%的关税。
"垃圾产品"?先看看自家后院吧!说中国产品是"垃圾"?这指控简直离谱。数据显示,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300Wh/kg,把欧盟2030年的目标都甩在身后。更打脸的是,欧盟进口的中国医疗设备不良率,比他们自家产品低了整整67%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说到"产能过剩",数据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。中国新能源车90%都在国内消化,出口只占10%,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才5%。反观某些国家,汽车80%都靠出口,民航市场被自家飞机占了54%,这算哪门子过剩?
更可笑的是,这些国家自己也没少补贴产业。2021年至2030年间,欧盟各类补贴总额将超过1.44万亿欧元。自己大把撒钱补贴产业,转头就说别人"不公平",这算盘打得够响。
说到稀土就更搞笑了。某些国家一边喊着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,一边又对中国管制稀土暴跳如雷。这精分程度,堪比川剧变脸。
数据显示,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92%,西方说要自己开发稀土矿?行啊,成本是中国的三倍,投产要等十年。更逗的是,刚说要开发新矿,就被环保人士给搅黄了。
有意思的是,中国稀土出口许可证审批周期,比美国的还要快。就这样还要被指责"设置障碍",这双标玩得也太溜了。
展开全文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西方政客最爱拿中国对欧贸易顺差说事,张口就是"人类史上最大的3570亿美元"。但他们故意不说的是,这顺差里40%都是外资企业贡献的,其中就包括他们自己的企业。
更讽刺的是,他们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,现在反倒骂起金主来了。
其实,如果算上技术许可费、品牌溢价这些隐性收益,欧盟对华实际贸易逆差要缩减60%。但这些政客就是选择性失明,只挑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说事。
最魔幻的是,就在西方政客骂街的同时,他们家的高层却要来中国访问。这操作简直精分到极致——一边往你身上泼脏水,一边还想来你家做客。
有分析认为,这是典型的"胡萝卜加大棒"策略:先在G7平台制造声势,然后来中国讨价还价。但问题是,中国早就看透了这套把戏。要谈可以,但得带着诚意来,而不是带着大棒来。
就在G7忙着骂中国的时候,美国默默掏出了关税大棒——8月1日起对欧盟汽车加征30%的关税。这剧情反转得,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。某些国家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,却只敢对中国龇牙咧嘴。
更可笑的是,欧盟至今仍未与美国就贸易问题达成协议。在美国那里碰了壁,在中国这里也没讨到好,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,欧盟可谓是两边都得罪了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说到底,西方国家的焦虑,本质上是因为自己的竞争力在下降。数据显示,欧盟的研发投入只占GDP的2.1%,能源成本更是中国的2-3倍,这竞争力能不下滑吗?
一份名为《欧盟竞争力的未来》的报告明确指出,欧盟面临四大挑战:创新投入不足、市场割裂、能源成本高企和地缘政治风险。注意看,这些挑战没有一个是中国造成的。
但问题来了:自己跑不动,难道就要把跑得快的选手腿打断?这套路也太原始了吧?
历史早就证明,贸易保护主义从来都是死路一条。19世纪欧洲玩过的把戏,在21世纪只会死得更快。毕竟现在不是马车时代了,想用马鞭来开电动车?门都没有!
如果欧盟执意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,其光伏装机成本将上升35%,直接导致2030年减排目标推迟5-8年实现。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?
德国工业联合会内部评估显示,若中欧贸易战全面爆发,德国汽车业将损失380亿欧元年产值,相当于其全球利润的45%。这么简单的账都算不明白?
最后送西方政客一句话:与其浪费时间骂街,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。毕竟,市场经济的规则很简单——能者上,庸者下。这个道理,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中欧合作的空间其实很大。在58个工业门类中,双方存在互补空间的领域达43个。与其搞对抗,不如想想怎么优势互补,共同把蛋糕做大。
毕竟,在气候变化和数字革命的双重挑战下,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自应对。合作共赢,才是明智之选。
评论